Dominik Nitsche是一位90后,今年28岁,籍贯德国,现居苏格兰,职业打牌。
Nitsche在2006年的时候开始接触线上扑克,目前的线上盈利超过300万刀,2009年的时候,他第一次参加线下扑克就拿了冠军,奖金381,000美金。到了2012年,在一场4620人参加的1000美元买入的无限德扑赛事中,Nitsche收获自己第一条WSOP金手链;同样是这一年,不久之后他又在南非拿了一个WPT冠军,在2013年的同一场赛事中,他又闯入决赛桌,不过这次只拿了第四名,这一年除了在WPT打出成绩之外,他在WSOP欧洲区的主赛也进了决赛,最后拿下季军的名次。
2014年的时候,Nitsche的履历又添了两条WSOP金手链,在23岁的年纪拿下3条WSOP金手链,成为史上最年轻的WSOP三金得主(Phil Ivey是在26岁的时候拿下三金)。
2017年的WSOPE,Nitsche在111,111欧元买入的一滴水豪客赛中斩获个人第四条WSOP金手链,奖金3,478,463欧元,那是他拿到的最大一笔线下比赛奖金。
截止17年底,Nitsche的线下奖金累计11,357,000美元,WSOP赛事奖金累计6,280,000美元。
近日外媒策略学校对这位收入过千万的90后牌手进行了一次采访,在采访中问了他最开始涉猎超级豪客赛的细节以及如何保持打牌的热情和怎么看待重报名赛制之类的问题。
以下是具体的采访内容:
记者:不管是报名人数多的一般比赛,还是报名人数少的超级豪客赛,你都在其中拿过冠军,我们都知道,超级豪客赛的选手虽少,可每一个都不是善茬,那么在你的观点里从整体来说,是人数多的一般比赛难打,还是人数少的豪客赛难打?
Nitsche:我认为是人数多的一般比赛更难打,超级豪客赛实质是一种多桌SNG,这些比赛虽然不容易打,但就算是一个不盈利的牌手都能有机会拿下几场豪客赛冠军,打这种比赛基本上就是靠运气,而我也不认为在人数那么少的比赛中拿成绩是多么牛逼的事。
记者:参加人数多的比赛和参加超级豪客赛,在技术的运用上有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而一位水平很好的牌手是否能够同时打好这两种比赛?
Nitsche:我认为两者在技术上的要求没什么太大不同,我感觉很多人对这一点都有误解,事实上,那些参加超级豪客赛的人,他们在参加任何大型赛事主赛时,其水平同样是主赛中的佼佼者,这些参加豪客赛的选手,他们对于游戏理论的理解会更深,因此就算是在豪客赛中面对厉害的对手,他们在打压对手上也会更强。
记者:相比大型比赛,在超级豪客赛中,因为多数参赛者都会出售股份,加上大比赛的ROI相对较高,所以你会不会觉得参加超级豪客赛的压力会更小些?
Nitsche:这问题有意思,一场EPT的FT和一场只有25人参加的超级豪客赛相比,通常来说,EPT的奖金会高些,有人说奖金多的话压力会更大,而奖金少时,压力相对会小一些,可你要知道,参加豪客赛的时候,你面对的是全球最厉害的一些牌手,再加上相对普通比赛的FT,豪客赛所受到的关注高很多,那么在受到高关注并且面对的都是顶级玩家时所感受到的压力,我不认为那是一般比赛的FT能比的。
记者:对于在豪客赛和一般比赛中加入计时器的赛制,你怎么看?
Nitsche:举双手双脚赞成,我觉得所有比赛都应该采纳这种赛制。
记者:最近一些比赛,比如WPT500这场比赛已经开始将Day1的赛事安排在线上打,你对这种新举措抱着一种什么态度呢?
Nitsche:这种做法真是太明智了,我觉得其他主办方应该效仿这种做法,这么做可以为参赛者省去比赛中很繁琐冗长的那部分赛事,在我看来,不管是对于业余玩家还是职业牌手来说,在线上就把Day1打完都是有益的。
记者:许多业余玩家都抱怨可以重报名的比赛不好,你觉得呢?
Nitsche:重报名并没有给任何人带来更大的优势,所以我觉得根本没有限制这类比赛的必要,其实有很多业余玩家本身就很喜欢在比赛中早期用激进的打法去累积筹码,对于这类对手,我当然不希望比赛中少了他们的身影,因此这是对所有人都有益的事,为什么要禁呢?关于限制这件事,我感觉要限制的不是重报名,限制的应该是重买的次数以及重报名的时机。我认为有些人不喜欢重报名赛制,主要还是因为主办方允许筹码量等于20bb或小于20bb就可以重买这一点。
记者:对于豪客赛中可以买卖股份这种行为,你觉得它是不是不利于豪客赛发展的?
Nitsche:我参加过很多豪客赛,我可以很肯定地说参赛的每位选手在比赛时都是很认真投入的,就拿我来说,即便对手是我买了他股份的朋友,在和他交手时我也不会留情面,该怎么打就怎么打,我不认为豪客赛中有“讲人情”这种事,如果有的话,肯定是会被捅到台面上的。就我所知,对于那些玩豪客赛的德国牌手,从没听过有人指责他们打伙牌的事。
记者:赢了WSOPE之后你说最开心的不是拿冠军,而是在比赛中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准,为什么你会觉得发挥好比结果重要?
Nitsche:至今为止我打牌已经11年,这是一段很长很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在某一刻意识到了一个牌手短期的成绩主要还是运气在主导,因此作为一名职业牌手,我能做的只能是在坐上牌桌后好好把牌打好,把水平发挥出来,至于结果,该是你的自然会是你的。
记者:不过你这些年毕竟拿过不少成绩,手里也已经拿了4条金手链,这些荣誉多少还是你打牌的动力之一吧?还是说你觉得名声终究是浮云,打牌的时候还是专注在发挥上就可以了,没必要把荣誉当成动力?
Nitsche:参加WSOP的比赛时,我真的觉得自己很走远,也很感恩这种运气,我认为自己能在WSOP拿到这些成绩,完全要归功于走运。至于如果没有拿到WSOP金手链,我对扑克的热情就会少一些呢?我不认为会少,而且我不喜欢用少数几次成绩去定义我的职业生涯,毕竟那只是我牌手生活的一小部分经历而已。对于我而言,我更看重的是自己有没有发挥好,能不能跟顶级牌手去较量。
我赢了金手链,这是否就意味着我打好了?这当然不是啦!对我来说,能够发挥好才是重要的,在一次很难打的决赛中零失误才是我打牌的目标和动力。说实话,只要我上桌,相比其他玩家而言,我都是有优势的,我不仅知道自己有优势,我还很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优势,相比冠军荣誉来说,我更看重的是自己是否清楚在一场比赛中,我究竟有没有本事夺冠,是否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夺冠的本事。